Quakers 贵格会

  一宗教派系,普通称为“公谊会”(The Society of Friends)。为福克斯乔治于一六四八年于英国发起,不久即传遍于欧洲及新大陆。公谊会之显著特点为: (1)神秘主义,注重“内心之光”的权威,而忽视圣经; (2)反对洗礼圣餐; (3)和平主义,拒绝参加战争。在美国有数派公谊会,会友人数约在十二万五千人左右。

Quaker Theology 贵格会神学

  贵格会(即公谊会,the 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发展于十六世纪英国的宗教争议之中。现今全世界约有十二万会友,但并无中心的宗教权威。

  最初的贵格会神学包括有清教主义重洗派的成分。福克斯乔治(1624-1691)从新约中教导有形教会的背道(提后三1-5),并声称基督已聚集祂的真教会。外部的信仰无力拯救人,因为惟有普遍的内心之光(约一9-18)方能将人领到基督面前。内心之光引导基督徒团结,继续地启示圣经的真理(约十六13),并吩咐非暴力,严格平等,禁止使用一切传统的演说方式。

  外部的圣礼遭到拒绝,认为是旧约的延续,不适宜于基督所设立的纯洁内在崇拜(约四24)。贵格会认为信经只不过为有限的、缺失的人为智慧作成的,并非是在内在之光的引导之下,于是拒绝此类教义,如归义、全部的败坏三位一体。真教会在安静中崇拜,等候圣灵的默感即席祈祷、讲道或见证。传道工作对一切人公开,不受薪,不对立,不分男女。

  巴可莱(Robert Barclay, 1648-1690)所著《为真神学而辩护》一书奠定了贵格会神学的构造与统一性。他们用圣经与古教父来辩证特殊的贵格会的见证为新约基督教的中心真理,一切其他的形式教义均从此而得到力量。此工作虽如此令人佩服,但在贵格会中却并无严肃的神学发展,直至他们被迫放弃他们的假伪的重洗派主义,并与十九世纪初叶各不同的知识界相往来。

  大部分由于格内(Joseph John Gurney, 1788-1847)的影响,世界上超过半数以上的贵格会是属福音派的。传统的贵格会接受圣经的无谬与基督神性,但继续的启示,由内在之光而来的和平主义与赎罪却未能与福音派的信仰齐一步伐。这一支的贵格会人士呼召牧师,但不主张封立。这一支虽采纳有次序的崇拜,但主张见证,不要规条。圣洁运动对他们有很深的影响。

  现代非福音派联合的、理智的、神秘的与自由派的倾向,部分上是来自十八世纪寂静派的贵格主义。普遍内心之光的教义得以开展,道成肉身的要道受到削弱,以及一切宗教的基本和谐得到维护。

  使此支分离的,乃是对原初信息的竞争性的解释。当代的自由派与福音派的贵格会都受到一种运动的挑战,这种运动在两个团体中都有,就是以原初福克斯、巴可莱与宾威廉(1644-1718)的信息为基准,而非以更为当代的神学为基准。

Quartodecimans 十四日派

  指二世纪时的基督徒坚持应于犹太人的逾越节的同日守复活节,即尼散月十四日。约于主后一五五年,士每拿教会监督坡旅甲试图劝请教宗安尼席他施采取十四日派的立场,可惜未能成功。教宗韦克特(Victor)决定十四日派应协同其他基督徒在主日守基督复活日。

Quietism 寂静主义

  一种神秘主义,此是十七世纪末有穆礼诺斯(Molinos)在罗马与盖恩夫人,和芬乃伦在法国发起的一种宗教运动。寂静教的主旨在于消灭意志,信者要居于绝对被动的地位,完全被神自己充满;因此必须有发自内心的祈祷,以期在神面前达到完全的安息。反对一切外部行为,他们主张若达到完全被动的境地时,犯罪是根不可能的事,故重纯洁的信、爱及祷告。穆礼诺斯于一六八七年被教皇英诺森十一定罪,盖恩夫人受梅吞恩夫人的保护及芬乃伦的辩护得以幸免,该运动始终未得到任何势力。

Qumran 昆兰

  地名,属约旦,近死海附近一村落。一九四七年以后,在一洞里发现主前二世纪至主后一世纪的重要经文(即死海书卷);此处可能是爱色尼派居住地,相传他们曾写死海书卷,后藏之。

Quo Vadis? 你何往?

  据说,当彼得欲逃避罗马迫害时,半路遇见基督要往罗马城去,他问基督:你往那里去?基督回答说,祂要到罗马再一次被钉十字架。彼得乃面有惭色,随即返回罗马,后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