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西番雅書第一章

 

{\Section:TopicID=175}Ⅰ 標題(一1

  本書有個非常一般的標記──耶和華的話(參︰耶一2;結一3;何一1;珥一1;拿一1;彌一1;該一1;亞一1;瑪一1),說明它的來源乃是以色列人的立約之神(參︰出六26)。接受這信息的人是西番雅,他的身分更進一步確認於一個比任何先知都長的家譜(參︰耶三十六14);他顯然是希西家的後裔,而希西家則是猶大國的第十四位國王(主前716686年;參︰王下十八1∼二十21;見93{\LinkToBook:TopicID=169,Name= Ⅰ 時代與民族})。這個家譜可以上溯如此久遠,證明作者是個以色列人,而不是衣索匹亞人,雖然他父親古示的名字可以譯作「古實」(參︰創十6;王下十九9;賽十八1)。然而我們可以確知他的國籍,因為家譜中其他所有名字,包括先知自己的名字在內,都含有以色列神的名字──雅〔Yahweh),雅巍,一般譯作耶和華〕──在內。這裡沒有明確稱希西家(以色列人常見的名字,參︰代上三13;拉二16;尼七21,十17)為「猶大王」,並非將此一解法排除在外,因為這個名稱在本節中用來指約西亞──猶大國的第十七位國王(主前640\cs16609年),而西番雅正是在他作王期間說預言的(參︰王下二十二1∼二十三30;見9395{\LinkToBook:TopicID=169,Name= Ⅰ 時代與民族})。這名稱只用一次,可能是要避免重複。

Ⅱ 審判(一26

  神的話語是以審判開始的,一開始就指向所有有生命的受造之物(23節),然後縮小範圍指向祂自己的百姓猶大,更特別指向耶路撒冷的居民(46節)。不僅明確指出要受刑罰的人,也指出他們的一些罪。耶和華聲明祂必親自介入祂的審判中,這審判要帶來徹底的破壞。

A 人類(一23

  這兩節經文是由「除滅」的觀念結合起來的,這個字在希伯來文聖經出現四次,顯出它是強調的重點,以及這個行動廣泛的範圍(參︰斯九28;詩七十三19;耶八1399。這個強調又由動詞的受詞加強──萬類、人牲畜,以及空中的、海裡的,都要除滅。神的審判將要廢除祂的創造,因為這些字詞都曾在創世記中出現過(一2024252628)。整個「地面」(呂譯;和合本作;參︰創二6;耶二十八16)都要徹底掃淨。這裡用特別的方式將人類抽出來,因為他正是那要被剪除的,這個很強烈的動詞是指滅絕之意(一4;參︰利二十六22;王上九7,十一16;結十四13)。它有時也當作刑事術語來用,指執行死刑說的(參︰出三十一14;利二十36)。

  這些宣告的嚴重,以及它們的必然實現,藉兩次確認這些是耶和華的宣告而強調︰耶和華說,這是耶和華說的。

 

99 這個字的頭一個希伯來文形式可以重新標註母音,用來說明這個動作是重複,再次進行的,如創八21一樣,雖然這種修正沒有抄本證據支持。

B 猶大與耶路撒冷(一46

  4. 雖然整個有生命的受造之物都要被毀滅(一27),猶大和她的首都;也是最重要的城巿耶路撒冷,卻在這裡特別提及,因為他們乃是神的百姓。所有人都犯了罪,但神百姓的罪更嚴重,因為他們曾自願與耶和華建立盟約的關係(參︰摩一3∼二16,記述列邦受審判,但猶大和以色列所受的審判卻更嚴厲)。在懲戒與審判的姿態中,神要伸手攻擊以色列(參二13;賽五\cs1625;耶五十一25;結十六27,二十五7)。

  這裡完全一樣地重複使用同樣的動詞形式(參3節),記錄了那些因著他們的罪而被剪除、受刑罰之人,藉此將他們與普世毀滅的描述連接起來。他們要從這地方被剪除掉,至少是指耶路撒冷,可能特別是指聖殿,那最特出之地(參︰申十二511;王上八2930;結四十二13)。

  這三節剩下的部分包括那些要被毀滅之人的名單。所剩下的巴力(思高作「巴耳的記念」)是指那些仍舊敬拜這個外邦神的人。這個字的字面意義是「主人、所有者」,通常是指迦南人的神哈達(Hadad100;敬拜巴力是以色列人長久的網羅(參︰士六25;王上十六3132,十八)。在先知的一生中,猶大是在亞述的控制之下,亞述也有一個神祇叫彼勒(Bel,即巴力),而且也用這個字來指神明101。因此,這名字可能是指米所波大米混合宗教的神祇;在他們這段統治期間,這種混合宗教的影響是可預期的。有人提議說︰既然巴力崇拜仍然存在,就說明這預言是在主前六二一年約西亞王改革前說的(見93頁及下{\LinkToBook:TopicID=169,Name= Ⅰ 時代與民族}),在改革之後,這種崇拜必定會消失。這個日期可能是正確的,但這裡提及所剩下的巴力,卻可能是指這個異邦宗教大部分(雖非全部)被撲滅後的遺跡(譯註︰參現中「那地方拜巴力的痕跡」),何況甚至是在改革的頂峰,受異教影響的跡象也並非完全根絕;在約西亞死後不久,它又再度死灰復燃了(參︰代下三十六1314;耶九13;十九45;見94{\LinkToBook:TopicID=169,Name= Ⅰ 時代與民族})。

  不只是這些外來的神祇要被剪除,連所提及之基瑪林的名和祭司102也要被塗抹。基瑪林這個字只用在不是事奉耶和華之祭司的身上(參︰王下二十三5;何十5)。這個少見的字隨即用一般指祭司的希伯來文解釋。

  5. 敬拜天上的萬象(參︰申四19;王下十七16,二十一35;耶八2)是在房頂上進行的(耶十九13;參三十二29)。這些也是迦南人和亞述人敬拜的神明(參黃道十二宮圖),所以這裡可指上述二者之一。

  混合宗教的行為也受審判。那些敬拜耶和華,指著祂起誓的人,同時也指著「他們的王」(呂譯註、NJB 邊註、MT)起誓。有人跟隨七十士譯本的校訂,將這個字母音修改,讀作瑪勒堪──亞捫人的一個神明(參︰王上十一533;王下二十三13),不過現存的形式也與一個巴比倫神祇的名字一致103。無論如何解釋,受到強烈定罪的,乃是同時敬拜與以色列立約之真神及另一神祇(參︰出二十3;申五7)。指著另一個神明起誓,意即承認他的權柄,這是以色列人所禁止的。

  6. 這些錯誤最後被摘要、濃縮為轉去(思高作「背離」;現中作「掉頭」)──成為背道之人(參︰詩五十三3,七十八57;賽五十九13),不再跟從耶和華,也不把祂當作他們的神來尋求(二3;參︰詩二十七8,一○五4;何五6),也「不求問祂」(呂譯;參︰王下二十二13;詩一○五4;賽五十五6;摩五6)的引導和幫助,所以在這幾節經文中,有一種宗教回應的轉變──從渴慕完全地、單單地順服耶和華,經過把耶和華和異教崇拜混合之後,到徹底異教化,實際上是無神主義,徹底棄絕了耶和華。這百姓本當保守他們自己遠離所有的異教行為,惟獨歸耶和華為聖民;但他們既已不再如此,神將親自使他們純淨。

 

100 IBD, p. 153,以及該處所列經文。

 

101 I. J. Gelb et al.eds., The Assyrian Dictionary ,2 Oriental Institute, 1965, p. 193; belu 條。

102 Ko{mer,可能是源自同語系之亞喀得文kumru,「祭司」的外來語;見︰同上,81971),pp. 534535.

103 見同上,101977, pp. 168169, malku B

Ⅲ 耶和華的日子(一7∼三20

  耶和華的日子具有多重性質(見9799{\LinkToBook:TopicID=171,Name= Ⅲ 信息}),這點將會在本書剩下的部分呈現出來。它是一個審判的日子(一8∼三8),也是一個盼望的日子(三920)。它是特別和神以及和祂立約的百姓有關的日子(一813,二13,三17),但對其他國家也很重要(一1418,二415)。它是歷史完滿的日子(二415),但也是具有末世性的、啟示性的期盼日子(一1418,三813)。這日子是耶和華要施行祂一切的公平和公義、審判和愛憐的日子;只有祂是在舞台的中心,所以這是祂的日子。

A 宣告(一7

  在主耶和華──統治萬有的至高神(參︰申十17;書三13)面前,聽眾受命要靜默無聲;這是一種出於敬畏與尊敬而發的呼喊,主要是由先知發出的(參︰摩六10,八3;哈二20;亞二13;亦見士三19)。在這節經文中,耶和華的日子臨近(參14節;賽十三6;結七7,三十3;珥一15,二1,三14;俄15)顯明了耶和華的同在。這日子不僅是快到了,而且耶和華已經為這日子的臨近做好了必要的準備,祂已經預備祭物,或祭宴(思高),這件事有時與審判有關(參︰賽三十四6;耶四十六10;結三十九1720)。那些被耶和華「呼召」或「邀請的人」(思高;和合本作RSVNEBJB 同)要來赴宴,被分別為聖,或為了某一特定的功用分別出來(參︰出二十八41;利二十一8;撒下八11;賽十三3)。諷刺的是,那些受邀來歡慶祭宴的人,很顯然地正是要成為獻上的祭物(參︰創二十二,尤其是第79節)。耶和華審判時,獻上那些令祂不悅的人,就成為討祂喜悅的祭物。

B 那日子的性質──審判(一818

  以色列和列國對耶和華的日子最直接的經歷是︰這是一個審判的日子。首先前段除了另外再列舉神百姓應受刑罰的特別過錯外,主要是集中在耶路撒冷,以及那裡的一些宗教和經濟行為(813節)。後段詳細敘述這日子的性質,以及它對整個人類的重要性(1418節),不過也重複了一些主題的要點,以將這兩個段落連接起來。

i. 審判神的百姓(一813

  8. 這裡提及一個時間「到了……的日子」,藉此開始一個新段落。然而這節經文是直接與前一節連在一起的,因為它描寫了在獻祭的日子要發生的一些事(參7節),將耶和華的日子和獻祭的日子,這兩個彼此有別卻又互有關聯的主題結合起來。頭一個階段是懲罰(參912節,三7首領和王子。這些人的確實身分是一件頗具爭議的事。如果這預言是在約西亞作王早年說的(見4節,和94{\LinkToBook:TopicID=169,Name= Ⅰ 時代與民族}),那麼這些首領必然是他未成年期間執掌實權之人(參︰王下二十二1);他們並未照他們該有的態度事奉耶和華。而王子可能是約西亞以外的王室成員(呂譯「王室」),也是毫不敬虔的。無論作者在此有意提起的是誰,國家的領導階層普遍都是失職的,也都在神的定罪之下。

  另一個受審判的群體顯然人數眾多,他們都穿著外邦衣服。他們的衣服很可能是特別為著執行異教的宗教禮儀而穿著的(參︰王下十22),因為這個形容詞是與異教神祇有關的(參︰瑪二11)。這警告至少說出外邦人可憎的影響,通常都會導向那已受定罪的混合宗教(一46;參︰王上十一18;尼十三30)。

  9. 第三個罪大惡極的群體,是那些像牡鹿一樣(參︰賽三十五6跳過門檻的人。門檻這個字總是與殿宇有關的(參︰撒上五45;結九3,十418,四十六2,四十七1)。這句話的解釋相當含混,問題出在最後一個字的意思無法清楚了解,所以這個行為也就不易解釋了。不過上下文暗示它可能也是一種異教習俗。它可以指腓利士人不踏大袞廟門檻的行為(撒上五45),而這習俗已被以色列人採用了;但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這種說法。另一個解釋是︰這可能是到那日要發生的事,只要我們將本節第二個子句看作是第一個子句含糊不清之意義的解釋。這在文法上是有可能的,而且也使這行為成為一種社會上的罪行,而不是宗教上的。這些人用強暴(參︰創六11;哈一239)和詭詐充滿他們主人的房屋。這可能是指他們王室的宮殿充滿,甚至氾濫了強暴(參︰摩三10),而不是人期望國王該有的公平與公義。在這段上下文中,這句話更有可能是指他們宗教上的罪行,「主人」這詞可以指異教神祇,別處就曾用這詞來形容他們104。這正與耶和華──真正的主(7節)成對比,且是反對祂的。他們的敬拜是欺騙與強暴,絲毫沒有一點真理、盼望或平安。

  1011. 作者嚴肅地宣告(見23節)關於獻祭的那日(見789節)之後,跟著描寫耶路撒冷城內與郊外居民的反應。他們將要在禍患中發出「喊聲」(思高;和合本作悲哀的聲音;參︰創二十七34;詩九12;耶四十八3),並要在將發生的毀滅和審判中(見13節),發出哀號的聲音11節;參︰賽十五8;耶二十五36;亞十一3)。第三個反應按字面意思是大破裂的響聲,通常解釋為伴隨著毀壞而有的爆裂響聲,如中、英文譯本的譯法。然而,這個字也用在描寫身心極度痛苦喊叫的經文中(參︰賽十五5,六十五14;耶四十八5,五十一54),這用法也很適合本段經文的上下文。

  這些喊叫聲是出自耶路撒冷城中特別提及的地理區域。魚門是在城的北邊(參︰代下三十三14;尼三3,十二39),很可能是該處的主要城門105。因為耶路撒冷其他各面都是險峻的陡坡,這座城巿的北邊最容易受到攻擊。「二城」(AVRSVNEB;呂譯「第二區」)或作新區(思高、現中、NJBNIV),根據這名字,它是較近期新設的一個地區,座落在聖殿和城內主要地區的北邊(參︰王下二十二14;尼十一9也有可能)106山間是較為普遍的描述,不過在當時很可能是指較特定的一些山丘,但位置不詳。既然前面提及的兩個地方都位在耶路撒冷的北邊,這些山丘最有可能的位置也就在那一帶。

  作者繼續敘述同一個主題──迫在眉睫的災禍,不過現在卻吩咐百姓要哀號,因為滅亡的時刻現在已經來到了。這是對住在「臼狀窪地」的人說的(呂譯;和合本譯作專有名詞瑪革提施;參 RSVJBNIV 邊註的 'Mortar'),可能是挖空成類似臼狀的鑿石場(參︰士十五19;箴二十七22)。從前面地區描述的方向看來,這個區域很可能是在第二城區的南部。根據下文的提示,這就是巿場地區(NIV;參︰耶三十七21的「餅舖街」)。那些運銀子買賣之人遭滅亡(參︰王下二十一5;何四6;俄5)或「被剷除了」(思高、現中、NEBJB;和合本、呂譯、AVRSV 皆作被剪除),以致飽受煎熬;這些人可能是「銀行家」或商人。在平行敘述中,稱這些人為迦南的居民,迦南人的貿易在稍後幾個世紀極發達,那時他們是以腓尼基人聞名於世;甚至在更早的時期,他們的商業行為似乎也是家諭戶曉的(參︰伯四十一6;箴三十一24;賽二十三8;結十六29;何十二7)。要遭致毀滅的不僅是異教的宗教行為,也包括他們的商業活動,特別是他們接受的外來影響(參︰王上五11,九2628)。至於這種經濟崩潰的原因,這裡並未說明,然而原因可能主要是欺詐,像其他先知所言一樣(摩八56;彌六1011)。所以,神關切的不僅是宗教上的墮落,也關切經濟上的不義。

  1213. 接著,耶和華在那時(參78910節)將祂的注意力轉移到整個耶路撒冷城,以祂自北方進入城中為高潮(1011節)。祂將要在城中用燈巡查,以致無人可以逃脫(參︰王上二十6;王下十23;路十五8)。基督教前的希臘哲學家戴奧革尼(Diogenes,譯註︰約主前四世紀,希臘犬儒學派鼻祖)到處尋找誠實人,耶和華卻和他不同;在這段經文中,耶和華尋找的不是公義,而是罪惡,為要懲罰並連根拔除(參︰賽十12;耶六15,四十四13)。在這裡,祂巡查的不是干犯的罪(參411節),而是疏忽的罪。作者用一個隱喻來描述這些要受懲罰的人107,這個隱喻是取自的發酵過程。當酒靜止置放時,較重的固體物質會沉澱下去,渣滓就留在瓶底或桶底。酒如果放得太久,便會變得濃稠或凝結起來(參︰出十五8;伯十10)。耶路撒冷的富人和有影響力的人,那些擁有\cs9財寶房屋葡萄園的人,不像有用的陳年老酒(參︰賽二十五6),反倒因著漠不關心和安逸而停滯不動。史密斯清楚表達出這個問題,他說︰「虧損神和人類的偉大目標的,並不是魔鬼的猛烈攻擊,而是千千萬萬像冰河那樣冷漠、緩慢、壓碎東西的無用之人;神的目標永遠不是被猛烈的打擊所破壞,卻會被人安坐於上不動而破壞。」108

  雖然這節經文可以理解為譴責酒精的使用(NEB),但西番雅定罪的其實是無動於衷的態度,這因著百姓實行的無神主義而更加嚴重。他們雖然未必在理論層面上否認耶和華的存在,卻在實際層面上否認神的作為,不管這些作為是降福降禍(思高作「賞善」和「罰惡」)。福禍都不會從祂而來。

  對於以色列人而言,認為神不介入國家生活這種觀點,乃是嚴重的異端,大膽反抗以色列人的神觀──從創造世界、呼召亞伯拉罕、出埃及、與以色列人在西乃相會、征服迦南,到持續關注以色列的國家事務,神都是不斷地、主動地介入歷史。在世界事件中,若沒有神實際干預人類歷史,無論是賜福或降罰,他們的信仰就變得毫無意義;照樣,耶穌若是不曾在歷史上真正從死裡復活,基督徒的信仰也就是枉然的了109

  西番雅指出︰這種不負責任的神學,就像公然背叛神一樣邪惡。那些不肯起來用他們的能力行善之人,必導致能力的源頭受毀滅斷絕(參︰申二十八3042;摩五11;彌六15)。

 

104 C.-F. Jean and J. Hoftijzer, Dictionaire des inscriptions se*mitiques de l'ouest (E. J. Brill, 1965), p. 5.

105 可能的位置請看︰ Y. Aharoni and M. Avi-Yonah, The Macmillan Bible Atlas (Macmillan, 1968);中文譯本為《麥克密倫聖經圖集》,未具出版社名,1980。圖170

106 同上,圖114

107 有人提議在此作經文修正,移動一個字母,又重複另一個字母,結果就成了「那些懶散人」(呂譯、NIV;參︰賽三十二911;摩六1;亞一15)。驕矜自滿、虛假的平安非常符合這段經文的解釋(參︰現中「那些自滿、自信的人」),但這種假設的修正讀法卻缺乏抄本支持。

108 G. A. Smith, p. 54.

109 L. B. Gilkey, 'Cosmology, Ontology, and the Travail of Biblical Language', JR 41(1961), pp. 194205。此一經典之作表明了賦予信仰意義之歷史事實的重要。

ii. 審判世人(一1418

  西番雅對耶和華日子的描述,現在有了改變(見7節),激變的戰爭將要影響整個世界,世人的財富再也不能保護他們。預言的焦點就這樣從猶大國轉為普世的信息,成為對所有人的一個末世警告。

  有一種對耶和華日子的理解是天真卻普遍的,就是認為那日子只是牽涉到耶和華要提升祂的百姓,超越全世界,只因著他們是蒙祂揀選的(見摩五1820)。這種觀念在此被動搖了。揀選也含有責任的意思在內(摩三2)。所以如果人忽略了責任,先知也會提及耶和華的日子審判的一面。那日子不僅是具有國家的意義,在此更顯明影響遍及所有國家。末日這兩面特性的發展(見9799{\LinkToBook:TopicID=171,Name= Ⅲ 信息})和它的普世性,將要在基督第二次降臨的時候──最終之日──達到高峰(參︰帖後二2),那日也有兩面性質和普世性的(參︰太二十四333;林前五5;啟十九∼二十二)。

  14. 對先知而言,耶和華的日子有一重要的部分(參︰賽二622;珥二111;摩五1820),那就是這日子在時間上已經臨近了(見7節);這個字在希伯來經文中是擺在整節的開始,是在強調的位置,並且又重複了一次,更是強調了這一點。這日子臨近了,而且正迅速地臨近110。這日子也是個大日子(參︰珥二1131;瑪四5),因為它對所有受造之物都極重要。

  直到第16節都是在描寫這日子的一些特性,這裡用一個模稜兩可的詞句開始,這字可以譯為風聲(和合本,AV 作「呼聲」),是悲苦(呂註;參思高、現中)的風聲;但不容易理解的是︰耶和華的日子竟會有呼聲。有人則認為這個字是指那日子的「聲音」、「噪音」或「喧囂聲」(RSVJB)。在其文脈中,最令人滿意的解釋可能是視之為宣告的喊聲,與「聽!」相近(參現中註),是個可聽見的呼聲(參︰賽四十36),其信息不僅與悲苦有關,也是勇士所發「戰爭的呼喊聲」(賽四十二13;參︰番三17)。

  1516. 這裡斷續地列出那日令人戰慄之特性(見14節),在這兩節經文中,「日(子)」這個字重複了六次,可能是回應創造時六個「好的」日子(創一131111。從耶和華那面來說,那是使祂充滿忿怒的日子(參18節;結七19;何五10;哈三8)。五組同義詞描述那日子對人類的影響。頭一組所牽涉的,是情緒上的急難困苦(亦見 RSV;並參 NEBJB;參17節;創三十五3;伯十五24;詩二十五17;俄1214;鴻一7)。第二組是與自然的「毀壞」(今聖、NEB)與「摧殘」(今聖、思高、RSVNEBJB;參︰伯三十3,三十八27;詩三十五8;賽四十七11),這兩個字是來自同一個希伯來文字根的兩個不同形式112黑暗(參︰伯三4;珥二2;摩五1820)和幽冥(參︰出十22;賽八22,五十八10;珥二2),密雲(參︰詩九十七2;結三十3,三十四12;珥二2)和烏黑(今聖、RSV;思高作「陰霾」參︰賽六十2;耶十三16;結三十四12)更加深那日子的恐怖。這些表現,以及吹角(參︰賽二十七13;結三十三3;摩二2)和吶喊(參︰書六5;士七1822;摩一14,二2),都是神顯現──當全能的神與祂的百姓相會(參︰出十九1619,二十18;申四11)──時喧囂和可怖的特性。神這位戰士出征,不僅是要攻擊祂的仇敵(見三17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97,Name=iii. 喜樂之歌(三1417}),也要攻擊祂的百姓,因為他們在這時期的行動就像神的仇敵一樣。以西番雅的聽眾而言,耶和華在祂的日子大能的同在,不是帶來祝福(如在西乃山所經歷的),乃是為了審判。甚至連猶大的要塞,無論是堅固城(參︰民十三28;申三5;賽三十六1;何八14),或高大的「城角樓」(呂譯;和合本作城樓;參︰代下二十六15),都無法承受耶和華的忿怒。

  前面提起過,這六次用「日(子)」這字,可能是回應創世記第一章,說明這裡描繪的審判可以視為創造的逆轉。人類的罪導致神的刑罰,其影響導致創造回到神主動形成宇宙前的光景。黑暗取代了光明,整個建立好的宇宙次序也重歸混亂(參︰創一2;耶四2326)。神完全的慈愛及充足的供應都被審判所取代,祂的賜福也有所保留。

  1718. 耶和華的日子之敘述,有力地令人感受到祂的同在(1416節);現在祂要發言。祂顯明審判並非僅限於猶大,而是針對全「人類」(參︰創一2627)。耶和華將使災禍臨到他們身上(參15節;申二十八57;王上八37;耶十18),所以他們必要如同瞎眼的人一樣蹣跚而行,摸索方向;他們的瞎眼乃是犯罪「得罪耶和華」的咒詛(參︰申二十八2829;賽五十九10;哀四14;徒九8)。「得罪了我」(NIV 作「得罪了耶和華」,參呂譯、思高)這句話顯然是先知的註解,因為是談論有關耶和華的事,而不是以耶和華為說話之人。這句話是這節經文前後兩半的轉接;在前半節中,耶和華是主動的,是動作的主詞;後半節則是用動詞的被動式。耶和華仍然是採取行動的那一位,但並未明顯提出。正如灰塵因其量多而為輕賤、沒有價值的(參︰王下十三7;賽四十一2;亞九3),罪人流也是如此(參︰創九6;詩七十九3)。這動詞有著雙重功用,有第二個受詞,即像糞土一樣沒有價值(參︰王上十四10;伯二十7;結四1215)。這第二個無價值事物的確實身分並不清楚。這個字惟一在別處(伯二十23)的用法,對理解這節經文並無幫助;中英譯本的譯法非常紛歧(AVRSV 作「肉體」;JB、現中、今聖作「屍體」;NEB 作「臟腑」;NIV 作「腸子」)。另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是︰將這個字的母音重新標註,讀作「體液」,即生命的液體,在句中是與「血」平行的113

  人類受審判時想要靠得救,這些可能是指他們的財富(1113節;參︰耶四30),但更有可能是指他們的偶像,因為偶像通常都是由這些材料做成的(參︰賽二20,三十22;結七1920)。在這一日,天然的事物或不存在之偶像的象徵物,根本無能拯救;耶和華發怒的日子15節)再一次說明此日的特性。祂的忿怒(呂譯「妒憤」;思高「妒」)將如一般(三8;參︰申四24)「吞滅」(思高;和合本作燒滅全地(見23節;彼後三1012)。這忿怒強烈地保障神作為獨一創造者與立約之神的獨特地位(見27{\LinkToBook:TopicID=115,Name= A 神的屬性(一23a};參︰詩七十九5;結十六3842,三十六5)。在三章8節又重複必燒滅全地這句話,有如副歌一樣(見134{\LinkToBook:TopicID=193,Name=vi. 世人(三8})。那些將要徹底而迅速地來到「盡頭」(NIV;和合本作毀滅)的,是特別指地上的居民(參︰賽十23,二十八22;耶三十11;鴻一8)。這樣,神的刑罰就像招致刑罰的罪一樣,既是普世性的,又是激烈的。

 

110 希伯來文「甚快」的副詞形式,可以從聖經以外的埃及文、腓尼基文和烏加列文的文獻來了解,有如戰士──神聖之戰士耶和華的隱喻(見78{\LinkToBook:TopicID=163,Name= B 祈求(三2})──的臨近,這與要來的日子是同義平行句。見 A. F. Rainey, 'The soldier-scribe in Papyrus Anastasi I', JNES 26(1967), pp. 5860.

111 Craigie, p. 116.

112 sho{~a^h, mesho^~a^h.

113 le{ah 前接mem,見 Sabottka, p. 57; R. L. Smith, p. 128.

──《丁道爾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