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以赛亚书第十七章 

十七1~14
对大马色发出的神谕
十七1 大马色 于主前七三○年代中期爆发的叙以战争(见七1注释),在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攻打叙利亚与以色列,大肆破坏这两个叛乱国家而告终结(主前734~732年)。叙利亚王国由利汛王在大马色统治(见七1~9),一直都是以色列的政治与经济对手。利汛常插手干预以色列与犹大的内政,也常侵犯他们的领土长达十余年。不过他发起反亚述联盟则做过了头,因为亚述不会容忍一个「大叙利亚」敌对势力,于是在七三二年毁了大马色。如亚述年表所记,大军压境,数以百计的城镇「像被洪水扫荡过的山丘」。大规模的破坏不仅使大马色城几乎成了瓦砾,也重划了叙利亚、外约但,以及加利利的版图。
十七2 亚罗珥 亚述在外约但的战事自然包含了攻占亚嫩河边的要塞亚罗珥(底本东南方三哩、「王道」以东两哩半的阿拉利尔 [`Ara`ir])。该地保卫亚嫩谷的通路,也掌控了摩押与亚扪的疆界。亚罗珥早期可能座落于艾萨达遗址(Tel Esdar,往北一哩半),第八世纪被毁之后,迁移到阿拉利尔。
十七3 大马色的命运 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年表记述,他于主前七三二年是如何摧毁了亚兰的十六个行政区以及大部分的城市,将一些人放逐,把叙利亚的城市与疆界监管权交给其他更忠诚的藩属国(其中记载有591座城镇被毁)。大马色严重受损,但还是撑了下来,成为新成立的亚述省首府。后来大马色于七二○年又加入一次由叙利亚的哈马城邦带头的反亚述联盟,却被撒珥根二世打败,之后由亚述省长统治直到六○九年。大马色曾短时间恢复独立,但是在主前六○四年被新巴比伦帝国纳入版图。
十七5 收割人的意象 埃及墓穴璧画描绘的收割过程有收割人左手拉着谷类的杆子,右手拿着镰刀收割(诗一二九7),如此就已经准备好把禾杆捆成一团,运到打谷场。剩下来的就由拾穗者捡拾(得二3、7)。
十七5 利乏音谷 该地与其农业扩及耶路撒冷西南方,是耶城居民的粮仓,也一定是穷人常常拾穗的地方。干旱或是被围攻,一定会造成城内粮食短缺,就会发生以赛亚的神谕形容的景象。「英雅崖考古计划」(The Ein Yael Project)仔细勘查过利乏音山谷的农业活动,发现该区普遍使用梯田,表示地尽其利,以能供应人口日见增多的耶路撒冷与其邻近地区。
十七6 打橄榄树 就像收割谷物的农夫一样,律法规定采收果实的时候,「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申二十四20)。打橄榄的竿子很长,可以把大部分的果实打落到地上,但是枝干顶头上的会留下来(赛二十四13)。这幅画面正好用来描绘那些生还的余民,与雅巍重新恢复盟约关系。
十七8 亚舍拉木偶(吕译:「神木」) 请参看:申命记七1~26与士师记二13注释,论及迦南丰饶女神的礼仪象征。
十七8 香坛(和合本:「祭坛」) 从考古挖掘我们看到整个古代近东地区的香坛各式各样,有的支脚硕大华丽,图案繁复(像在他纳所挖掘的);在家中祭祀或是烟熏房间用的则是个简单的桌台,充满了异味与惹人嫌的虫子。以色列人在敬拜时使用香的历史悠久(出三十7~8;民十六46~48),与其他民族的神祇与法术也相关(赛六十五3;耶十九13)。
──《圣经背景注释》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