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出埃及記第十四章

 

B 渡過蘆海(十四131

{\Section:TopicID=174}十四19. 渡海的地點

  2. 海邊。這故事原來的講述者和聽眾都很清楚「蘆海」在什麼地方:這些地名已經清楚顯示其正確位置。有些地名我們不知道在哪兒(如:比哈希錄,這個純正埃及語的名稱是「鹽澤區」的意思),有些則含糊不清(我們知道好幾處地方都叫做密奪,「守望台」之意)。巴力洗分,「北方的巴力」顯然是個迦南神祇的廟宇,證實了迦南宗教對埃及的影響。轉回,應該是逆轉方向的意思,可能表示以色列人不直接東行,反而突然轉南。不管怎樣,埃及人的解釋卻是以色列人找不到直通迦南的路徑。

  3. 繞迷,「混亂」或「迷途」(參帖三15)。以色列似乎誤入窮巷,前面有海或鹽澤攔路,左右則被沙漠包圍。

  5. 逃跑,譯作「甩掉了他」更佳。法老較早時容許以色列離開和本節並沒有牴觸,法老只是到如今才恍然大悟自己核准了什麼。對於完全倚賴某一階層或團體擔任勞工的制度來說,失去這些勞工便會陷於癱瘓。

  6. 預備他的車輛。並不限於法老的座車,大概是他「戰車部隊」的集合名詞,下節進一步解釋。

  7. 六百輛特選的車,這數目埃及當然辦得到,而且綽綽有餘。然而若果覺得追趕一群奴隸,六百輛車未免勞師動眾,我們便可將之視為象徵,和十二章37節的「六十萬」以色列人相對。另一個解釋是,「六百」可能代表一個「支隊」;一營軍隊似乎通常有六百人(撒下十五18)。所有的車,部分英譯本作「一切其他的車」,但希伯來原文並無「其他」兩字。本節要照九章6節的讀法理解(如「人所共知」等概括性語句),不能嚴格地從希伯來心態所無的數學眼光看。聖經明言埃及在蘆海喪失了一個支隊的戰車,但這並不表示埃及所有軍隊全部覆沒。車兵長,依照字源學,這字是「第三個人」的意思,所指的可能是戰車的長官。有關這個隱晦字眼的討論,請參看戴維斯的作品。「武士」一字雖然古老,卻是適切的翻譯(王下七2)。按我們所知,只有赫人打仗之時,才有使用三人戰車的習慣。

  9. 馬兵,或許是詩人對「戰車」的代用語。因為戰車是埃及早期的武器,要到很久以後,埃及人才在戰爭中使用騎兵(賽三十一1)。然而這次的行動與其說是戰爭,不如算是維持治安,因此騎兵可能負責搜索沙漠,在戰車縱隊前面進行偵察的工作。後世埃及的騎兵和戰車,都是舉世知名的(賽三十一3)。

{\Section:TopicID=175}十四1020. 以色列恐懼的呼聲

  10. 以色列可能真有向神哀求拯救,但他們接下來的行動(和日後在草原經常的作為沒什麼分別;參十六3等),卻是埋怨摩西。這種做法錯而又錯,卻是人之常情;在以色列人身上,我們一再看見自己。

  11. 沒有墳地。反觀埃及人對陵墓異常注重,這話實在是很大的諷刺〔彼特拉(Petra)的拿巴提人(Nabataeans)和義大利的伊特魯里亞人(Etruscans)對此也是過分著迷,可供參考〕。鑑於當時情勢緊張,以色列人可能也不是故意語出譏諷。

  12. 我們……豈沒有對你說過?以色列人在埃及究竟有沒有對摩西說過這句話,並不值得辯論。他們沒有心情咬文嚼字,這句話實在反映了五章21節中他們的態度。在希伯來語中,「說」很多時候有「想」的意思(參詩十四1「心裡說」)。

  13. 救恩,在本節只含救命或戰勝的意思(參撒上十四45)。「救恩」的屬靈意義隨舊約啟示而漸進,其屬物質的意義逐步消減(詩五十一12)。然而二者對希伯來人卻沒有鮮明的分別。

  16. 分開。嚴格來說,是「劈開」或「在中間製造一個狹谷」的意思。本節和2122節並沒有衝突,但我們也不該過分穿鑿,因為兩個隱喻形容的是同一件事實。

  18. 在法老……上得榮耀。擊敗法老的軍隊,便能得到榮耀。聖經並沒有說法老在這場「邊界衝突」中身亡(埃及人無疑會視這次全軍溺斃為「邊界衝突」)。因此,若有人試圖在歷史尋找木乃伊沒得適當保全的法老,從而斷定出埃及的日期,只會白費工夫。然而對以色列來說,這場戰役是神集救恩、救贖、審判的大成,其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算高估,於我們來說,也應當是這樣。

  19. 神的使者。本節稱呼神不是用以色列獨有的「耶和華」,而是較為概括的「神」,所以我們或當視之為神「一般性」的使者,即雲柱、火柱,這解釋和下半節符合。至於「使者」的另一個用法,請參看二十三章2023節,該節幾乎將這使者當為神的「私人代表」。

  20. 一邊發光(和合本),希伯來原文作「它照亮夜晚」,但這結構奇怪得大部分現代解經家,都照希臘文譯本譯作「黑夜過去」(RSV)。詳細討論請參看挪士。本節大意再清楚也沒有了:以色列現時需要的不是帶領,而是保護,神就給予他們這個保護。海厄特的做法可能也沒錯;他將上一句也加以修正,譯作「雲彩轉暗,他們渡過一夜」(和合本作:「在埃及營和以色列營中間有雲柱,一邊黑暗,一邊發光,終夜兩下不得相近」)。

{\Section:TopicID=176}十四2131. 渡過紅海

  21. 摩西伸杖。這話和下句說神使用大東風的記載,對紅海變乾原因的描寫並沒有矛盾之處。摩西必須伸手,來證明這次「退潮」並非偶然,而是神施展大能拯救祂子民的作為。我們在此可能再次看見造物主掌管的奇妙,祂創造且托住自然世界,藉風浪來成就祂的旨意(太八27)。東風。神在蝗災(出十13)以及將來在約拿的故事中(拿四8),也是使用同樣的「自然力量」。埃及和迦南的東風都來自沙漠。受神控制的風、火,經常出現在聖經裡,以詩的筆調表達,幾乎被視作神的使者(詩一○四4)。

  22. 乾地。此地若是底部柔軟、長滿蘆葦,和海灣相連(作為海灣的延伸)的鹽澤,退潮和大風應該可以使湖床暫時乾涸,武裝輕便的軍隊可以迅速走過。水……作了牆垣,是個喻象,和以斯拉記九章9節描述神使他們在以色列「有牆垣」一樣(原文是同一個字),兩者都不該照字面解釋。這個詩意的描寫,解釋了為什麼埃及戰車不能從側翼攻擊以色列,而要跟在他們後面在同一處地方渡海。

  24. 晨更。凌晨兩點到日出(約上午六時)間共有三更,晨更是最後一更;撒母耳記上十一章11節也有提及。日出之前天色最黑,人的警覺性最是低落,發動突擊慣常都在此刻。使……混亂,譯作「製造迷惑或恐慌」更佳。神用的是什麼方法,聖經並沒有說明。詩篇七十七篇1620節暗示雷暴,若然,這便能解釋聖經為何形容耶和華從雲中俯視埃及軍兵。

  25. 脫落,希伯來原文的「取下」頗為艱澀,部分譯本作「堵塞」。下半節清楚顯示以色列人武裝輕便,可以輕易走過的沙土泥濘,卻讓埃及的重型戰車膠著不能移動。這也可能是24節描述之「混亂」的始因。然而馬匹受驚前衝,輪軸迅速折斷是必然的事。輪軸折斷,車輪便會脫落,所以希伯來文的說法(和合本譯法),可能也沒有錯。

  27. 仍舊復原,參照其他閃族語言(在這些語言中,此字是指「不會乾涸的河流」),便能證明這譯法比 AV 的「力量恢復」正確。本節強調此乃特殊情形:渡海之處平日並非乾涸,而是經常浸在水底。推翻,英文 RSV 作「擊潰」,旁註中之「抖掉」是直譯,而「推翻」則是意譯(這也是和合本的譯法;又參詩一三六15;尼五13)。後世希伯來解經家認為這動詞遙指創世記十一章19節,建築巴別塔的人被神「推翻」的情景。因為巴別(即巴比倫)的別名示拿(s%in`a{r),字根與此動詞(n-`r)相彷。法老被神「推翻」不但間接和巴別塔相連,更和洪水的史蹟有關。神在挪亞時也是以水作為審判的工具。

  30. 死屍都在海邊,這是目擊者的生動記述。淹死的埃及軍兵代表他們昔日為奴的生涯,如今一去不返。從某個角度來說,這些屍體是個實際的記號,以色列的得救和新生,從此獲得保證。基督徒視水禮為死而後生的象徵,可能也是源自這個觀念(羅六14)。這個蘆海的神蹟所以成為舊約最主要的救恩表徵(賽五十一911),無疑就是始於本節這種木已成舟的態勢。──《丁道爾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