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神学、圣约神学、系统神学、十字架神学——文字版学习 认信改革宗信仰 日期: 2024-02-01 什么是《圣经神学》? 圣经神学从广义上来说就是符合圣经的神学,而狭义上来说可以看作是以历史分析的方法对上帝在历史当中的作为的分析所做出的神学性反思。它往往是一种研究圣经启示的合理途径,用来把上帝历史性的作为,特别是在旧约中的作为,整合到上帝的整个救恩历史当中以及这些作为怎么在耶稣基督身上得以成全。 历史分析是圣经神学研究上帝作为的方法,不同于文学分析和主题分析的是,它是把圣经看作是通往救赎历史的一扇窗口。 上帝作为是他在历史当中普遍护理的作为和特殊介入历史的作为,这些作为包括不用手段,超越手段并反乎手段地自由行事。上帝的作为往往与他的话语相配合来显明他作为的意义。 神学反思是基于对圣经中上帝作为做出的历史性分析,就是对历史的神学意义做出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告诉人们上帝的本性或属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救恩论,人论等神学课题。 圣经神学是一门专注于研究圣经的神学分支,目的在于通过对圣经深入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和阐述上帝对于世界与人类的关系。圣经神学不仅帮助圣经的字面含义,还包括了对圣经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以及作者意图的探讨。通常采用的历史分析和解释的方式,通过考察圣经的历史顺序和发展过程来揭示神在历史中的作为和对人类的启示,圣经神学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包括又但是又不限于解经神学、历史神学和应用神学。 解经神学侧重于圣经的形成和内容,探索神如何在圣经中的自我启示。 历史神学是从纵向上研究历代神学思想和神学史的发展。 应用神学也就是实践神学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用于指导教会工作和传道宣教等等。 圣经神学和系统神学两者是不同的,系统神学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是哲学化的,从理性的角度来构建系统的神学理论,是根据一些主题把圣经相关的经文整合 研究。系统神学它可能会间接圣经的内容,但注重从方法论上更多的依赖于哲学和逻辑推理,相比之下圣经神学更加注重直接从圣经的文本出发,强调对经文原意的准确把握和研究,圣经神学是一门结合了历史文学、文化和哲学等等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它致力于通过对圣经的深入研究和解释,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体验上帝的启示。 圣经神学又分为批判派圣经神学和福音派圣经神学,前者拒绝了圣经的权威,后者依循圣经权威,尊重圣经权威的。 批判派圣经神学起始于约翰·加布勒于1787年在阿尔特多夫大学所作的就职演讲(自由派的人)。他认为圣经反应的是生活在现代理性时期之前的人幼稚的信念和做法,所以系统神学应该独立于圣经神学的成果来建立信仰。近现代批判派的圣经神学的发展遵行了这种把圣经神学和系统神学区分的做法,但同时又否定了圣经里面神迹的可能性,把它付诸于科学的解释。总之,批判派的圣经神学是把圣经作为古代信仰情感的一种展现而非真实的历史。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是20世纪的恩尼斯特·莱特(G. Ernest Wright)。福音派圣经神学早期的代表人物是查尔斯·贺智和本杰明·华腓德,前者把圣经神学理解为解经的学科,后者把圣经神学与系统神学区分开来,认为圣经神学是处理圣经中的“不同的神学”,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次序把它们整合起来。近代最有代表性的圣经神学大师是霍志恒(Geerhardus Vos),他也是普林斯顿神学院圣经神学的第一教授。他认为应该以一个共同的线索来贯穿不同的神学,让人们关注上帝大能的作为。 总结:圣经神学是完全研究圣经为主的,基于圣经去考量的。 什么是《圣约神学》? 「圣约神学」是十七世纪改革宗神学所发展出来,以上帝与祂子民相交的永恒计划为背景,来阐述福音的一种神学观念。 传统的圣约神学,把救赎历史划分为主要的两种圣约关系:行为之约(covenant of works)与恩典之约(covenant of grace)。圣经虽然没有出现这两个词,但这种通过归纳经文得出的结论,可以具体反映出圣经信息的统一性,如同「三位一体」虽然没有出现在圣经中,却总括了圣经中关于上帝的重要真理一样。借着这两个约(以及恩典之约在历史上渐进的展开),圣约神学解释了基督死亡的意义,帮助我们了解圣礼的本质,并为我们的得救确据提供了最坚实的解释。 换一种方式来说,圣约神学是圣经所用的方式,来向我们解释、并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 (1) 什么是代赎(基督死亡的意义); (2) 什么是得救的确据(我们根据什么可以与上帝相交、享受祂的应许?); (3) 什么是圣礼(圣约的记号与印记——它们是什么,有什么功效); (4) 救赎历史的连续性(上帝救恩计划的统一性)。 圣约神学也是一种释经学,一种认识圣经的方法——本乎圣经来解释圣经启示统一性的进路。 当耶稣向祂的门徒解说祂死亡的意义时,祂是用「约」的观念来解释的(见太廿六章;可十四章;路廿二章;林前十一章)。当上帝向亚伯拉罕保证祂应许的话必定会实现,也是用约来表达的(创十二、十五、十七)。当上帝把祂的百姓分别出来,将祂的工作深植在他们心中,用一种可见的形式来表达祂的爱和怜悯,并对他们未来的产业给予确认时,祂就赐下约的记号(创十七;出十二、十七、卅一;太廿八;徒二;路廿二)。当路加想要告诉早期的基督徒,耶稣的一生和事工,是上帝对祂的选民长久以来之应许的应验,他也诉诸圣约,并引用了撒迦利亚的预言。如此,我们看到,早期基督徒是用上帝成全了祂与亚伯拉罕的约,来认识耶稣基督弥赛亚的工作的(路一72-73)。诗篇的诗人和希伯来书的作者,也是用圣约来显明上帝的救赎计划是如何安排的,以及如何在历史中展开的(诗七十八,八十九;来六~十章)。 圣约神学不是对时代论(dispensationalism)的一种回应。典型的时代论在十九世纪形成之际,它已经存在。圣约神学也不是要作为婴儿洗礼的借口,以合理化一种特别的圣礼(例如现代的婴儿领圣餐礼,和「洗礼重生论」)。圣约神学更不是狭隘的宗派观念,而是普世教会认识圣经的方法;它虽然是在宗教改革时期发展出来的,但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大公教会,在历史上也被宗教改革后的各个群体(浸信会,公理会,改革宗,长老会,圣公会等)所接受和欣赏。 「圣约的教导是所有真正神学的根基。有人说过,如果你真正明白行为之约和恩典之约的分别,你才真正明白神学。我确信,几乎所有人所犯的有关圣经教训的错误,都是对律法之约与恩典之约,有根本上的错误认识造成的。愿上帝现在给我们能力来教导,并赐你恩典,来领受这个重要的主题。」这是谁说的呢?司布真——伟大的英国浸信会布道家!这可以解除我们的疑虑,以为这只是一种偏狭的解释圣礼的观念而已。 圣约神学的源头是三位一体上帝的生命和工作。上帝与人立约,与我们团契相通,是以三位一体之间的关系为模型的,也反映出祂们之间的关系。三位一体之间共享的生命,是上帝与祂的选民之间所立的恩典之约的蓝图。上帝永恒的救赎之约,就这样借着恩典之约,实现在历史的时空之内。 改革宗在圣约方面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约论 爱的约 二约论 行为之约 恩典之约 三约论 行为之约 救赎之约 恩典之约 改革宗与浸礼派的圣约观是不同的: 浸礼派认为凡是进入恩典之约的人都是得救的,也就是说:约民就是选民。 改革宗认为在恩典之约当中的人只是约民,不能等同于选民(例如:以扫和雅各,同在恩典之约中,以扫是约民,雅各是选民)。 3、什么是《系统神学》? 系统神学乃是系统性地阐明神在圣经里所启示的真理。因此,系统神学的资料是采自新旧约圣经。圣经各卷的著作,自有其历史的背景和目的,包括历史的记述,信徒灵命经验的表露,神对旧约以色列民的训诫和预言,以及使徒们对新约各教会所书,关于基督教信仰并基督徒生活之教训。系统神学之目的,乃是要把这些真理熔于一炉,组成一个合理的体制,前后连贯地依次解释神在圣经中的全部启示。 系统神学又称教义神学。教义神学是表达教会的信条或信仰。但教会的根基既是建立在基督身上(林前三:11;弗二:20),而基督又是圣经启示的焦点(约五:39;徒廿四:14),那么教会的信条成信仰之根据,也必是出自圣经。故此,教义神学和系统神学是通用的名词,不过前者比较强调神学和教会公认信仰的关系。 一、要确实研究系统神学,必先确定某些基本的前题。 第一个大前题是承认神的存在(来11:6)。因为,天地间若无神,则神学的研究将为虚无,我们将白费心机去探查一个不存在的对象,好似捕风捉影。 另一个前题是假定,这位神自愿向世人显露他自己(罗1:19-20;约1:17~18)。甚至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也需要藉言语、行动和态度的表露为媒介,否则只知其面而不知其心,无法测度他的性情爱恶。因此,我们必先承认,神确实在宇宙中,以不同的方式彰显他自己,让世人能认识他。不是认识神的本性,因有限的人不可能了解无限之神的本性,而是认识神自愿显露的各方面性格。 此外,我们也必须相信,神是宇宙一切的创造者(创一章;约1:3)。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和生命,都是为他所造,是故,宇宙间不但充满神的启示,而且世人一切知识的根源,也都是出于神。神既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除此之外并无事物和生命之存在,那么,除此之外也必然没有其它知识的源头。 另一个前题是假定,人是按照神的形像所造的,故此能够吸收及了解神的自我启示(创1:26,30)。换句话说,人是神启示的对象,能获得真实而正确的知识。但人既是被造的生命,他的一切知识也必受到被造者地位的限制,与神全然的知识不同(赛55:8~9)。再者,自从罪进入世界后,人心败坏,思想腐化,影响到人吸收的一切知识。 这种假定前题的方式,当然会被批评为主观。但事实上世上并无中立的思想,每个人都有某些主观的前题,或者相信神的存在,或者否认神的存在,或者相信世界是神所创造的,或者认为世界是自有永存的,至少认为它是独立自存的,或者承认神是一切知识的根源,或者以为人能独立分析并解释一切事物。由此看来,无人能脱出假定的前题之原则,其分别只是在于他的假定是以神的启示为根据呢,还是以他自己的心意为中心。 二、系统神学的价值 A、保持真理的一贯性 神既是一切知识的源头,他又是真理之神,他的启示必是前后一致,相互连贯的。他的启示──尤其是他在历史中的启示──并不是抽象和片断零碎的,而是彼此连系,在人的生活中实地经验到的。因此,要正确明了神各方面的启示及其目的,我们必须要观察并分析它们彼此的关系因由,免得顾此失彼,抓住某一点真理来发挥,结果造成曲解真理的不幸后果,并影响到基督徒生活所依据的准则。 我们若忽视圣经真理的一贯性,或圣经启示的全部真理,就易于偏向某一方面,过于注重某些真理而忽略其它同样重要或更重要的真理。这种片面解经的方式,必然引致片面的灵性生活。 人因罪的侵入,本性失去平衡。信主的人,虽已得圣灵的恩典而重生,脱离罪的捆绑,受圣灵的引导,但在成圣的过程中,仍带着罪的后果,影响他对真理的了解。传道人往往偏爱某些真理,而忽略另一些真理,有些人喜讲旧约的预表,从圣经中最简明的叙述文中,设法寻找并发掘「预表」的意义。另有人专门强调圣洁的道理,特别注重基督徒个人生活的圣洁,及出世脱俗的教训,结果反而高举人的成就,自以为义,轻视及批评其它教会和信徒,并以人定的规章取代神的律法,律上加律,法上添法,增加信徒的重担。又有人专讲预言的道理,把未来之事描写得天花乱坠,以吸引听众的兴趣,却忽略了神对世人在现时代的教训。 系统神学能帮助传道人避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弊病,不但学习并研究圣经真理各条个别的项目,也了解各该主题彼此间之关系,以至不偏不倚,传扬神全部启示的旨意(徒20:27)。 B、系统神学的另一价值,是造就信徒对真道之了解。 救恩的基本道理固然是显明的,能为一般人所听懂的,但是神的启示也是深奥的。福音的道理,不单是论到个人的罪恶和得救的问题,也包括对真神之认识,耶稣基督的身份和救恩的法则,圣灵的工作,个人救恩与社会复兴的关系等等。信徒若要在灵命上有长进,更深切地了解神的旨意,就不应停留在婴孩的地位上(林前3:1~2),而「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来6:1)。 再者,信徒若要在信仰上坚定不移,不受异端的骚扰,就必须要获得神学上的知识(弗4:14)。中国教会若要自立生根,必须扫除以往普遍不重视神学的观念,及盲从某某讲员的习惯(徒17:11)。而传道人,不但是要讲解基本的救恩道理,引领罪人归主,也是要建立基督徒的信仰,如保罗所说:神设立「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1~13)。 C、建立证道学的基础 证道学的功用,乃是要辩证基督教真理的合理性,即基督教真理的整个体系。一个证道者若无系统神学作为证道的基础,对基督教信仰的辩护就无从着手,因为他将面对千百条孤立的事实。一个人对知识吸收的容量及时间上的限制,迫使他无法满意地为基督教真理逐条辩护,更危险的是,他会因此缺乏对基督教信仰全盘真理一贯性的认识和了解,在辩证时顾此失彼,以至矛盾偏差,结果弄巧成拙,失去辩证的目的和功效。 反之,辩道者若有系统神学作后盾,对圣经真道的整体熟悉了解,就能运用自如,注意大体的辩证,不因某些细节之难解而感困扰或强辩;而且,由于了解真理的整体并其各节间之关系,就能把守持定,不会因问题的出奇而手足无措了。 D、排斥异端的侵犯 新约教会在开端时期,已经意识到异端的骚扰(约壹2:21,26;加3:1)。而且异端派领袖又往往自持他们的教训是出自圣经,并以正统派自居。是故,要保持真理之纯正,维护信徒的信仰,并公开责斥异端,教会用信经或信条的方式,制定正统的信仰。系统神学则是根据圣经的教训及信条的解释而写成的,较信条更详细地阐明教会所持守的各项教义。 三、系统神学与其它神学部门的关系 A、与解经学的关系 系统神学并非是神学家按照其个人在宗教上的心得而研究所得的结论,也不是建立于某些哲学思想的理论上的(至少不应是如此),而是根据圣经启示作系统性的分题研究,因此,圣经乃是系统神学的根基,及基本资料的来源。其它资料也必须从圣经的角度来衡量并解释。解释圣经,分析其真理,乃是属于解经学的范围。解经学的目的,是要根据原文的字意和字根的本义,作者应用的字汇,历史的背景,及经文的比较等方法,来推考经文的含义,把原作者的本意,用现代本国的语言,解释陈明。故此,解经学的成果,为系统神学立下一个坚强的基础。 B、与圣经神学的关系 圣经神学又称启示史,目的是研究神在历史中启示的进展,包括自创造时起,至全部圣经完成时止的整个时期。圣经神学按照历史的演进,追溯神对人的启示,特别是关于神对人特殊的启示,以探讨神救恩计划之实施;而系统神学则是采用主题的方式来研究基督教信仰的各项教义,及其彼此间的关系,从各处经文中证实并解释各主题,犹如「串珠圣经」之从圣经各卷中串连起相同或相关的意义之经文一般。所以,圣经神学和系统神学乃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并解释神在圣经中的启示,彼此作为陪衬。 C、与证道学的关系 证道学的目的,是要辩护基督教的真道。一方面它阐明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它指出凡不以神为中心之哲学及科学的错误及不合理。证道者以基督教有神论为出发点,批判非基督教或反基督教哲学和科学的观点。要为真道辩护,当然先要确定何为真道。再者,要批判伪道及人文主义的哲学和科学,也必须先要确立真道,以资对照比较。系统神学供给证道者一个稳固的基础并确切的内容,对世人辩护。 D、与实用神学的关系 系统神学之目的,不是要作为神学家研究的资料,而是为教会阐明圣经的真理,并发扬之。系统神学的成果,必须用来帮助教会中信徒认识并了解真理,并且将此真理传布于世,发展及扩张神的国度与教会。 实用神学即是讨论如何对外传布真理,对内牧养教会,关于教牧人员所应具备的工具,采用的方式,依据的资料等。系统神学关于这些主题之陈述,以及对全部真理所作系统性的解释,为实用神学准备了宝贵的基础。 E.与教会历史的关系 教会历史是叙述历代教会的兴衰,异端之兴起及扫除,教条的来源及内容等,大多与信仰或神学有关,所以教会历史主要是记述神学思想的进展,描写神学论战的曲折风波,及其对教会发展的影响,故此教会历史与系统神学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四、知识──认识论 A、知识的根源——神是全部知识的根源 宇宙和其中一切事物既然都是神所创造的,并且在宇宙被造以前只有神是存在的,那么一切受造之物的意义,当然应当都自神而来的。神不但创造宇宙,他也显明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意义,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使人能解释宇宙的真谛。所以,基督教认为,我们若是否认神的存在及他的创造,我们也必须否认知识的可能性。因为,宇宙万物若是由机遇而形成的,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没有解释,人就必会似在暗中摸索而不得要领。 然而,因为我们相信宇宙并不是永远存在的,也非是偶然产生的,而是由神所创造的,并且是由他给它们意义,因此一切的知识,都是由神那里而来的。新旧约圣经开卷有言:「起初神创造天地」(创1:1);「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1:1,3)。 B、知识的灌输 对于知识灌输的方法或媒介,我们通常称之为启示。启示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普通启示和特别启示。普通启示是在大自然中显露出来的,故此也可以称为自然性的启示。「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它的量带通遍天下,它的言语传到地极」(诗19:1-2,4)。普通启示的对象是人,并无分歧地显明于世人。因此,保罗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罗1:20)。 特别启示则是神特别赐给某些人的启示。这种启示在上古之时是藉着梦境、神迹、神言、及先知之口,显示于人,所以也可称为超自然启示。在旧约时代,这种启示主要的对象是神的选民以色列民族(罗3:1-2)。在新约时代,神藉着基督道成肉身,更清楚地显明他的启示(来1:1-2;西2:9),并且扩大这特别启示对象的范围,包括非以色到民的外邦人(弗3:3-11)。同时,为要将这些启示留传后世,神使用他的选仆,把它们记载成书,即是基督教会公认的新旧约圣经。 特别的启示是要显明神救恩之道,所以以罪人为对象,惟一的例外是亚当夏娃未犯罪前,神在乐园中对他们所作的启示(创1:29-30;2:16-17;约20:31)。 C、知识的吸收 知识灌输的对象是人。由于人是按着神的形像所造的,他具有吸收知识并了解力,因此他的知识是准确的。然而,因为人是一个受造者,他的了解能力必定是有限度的。他无法测透神的奥秘,而且在对其它知识的了解上,程度及品质也是不同于神对它们的了解。 自从罪进入世界以来,人的思想变为败坏,弃神的真理而不顾,「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1:22)。因此,罪人若要吸收神所显示的知识,必定先要有一个彻底的改变。这改变包括重生,侮改、信仰、谦卑等元素,以至罪人能藉着信心,重新接受并解释神的启示(来11:3;箴1:7)。 什么是《十字架神学》? 十字架神学简称十架神学,此神学不仅仅是说到有关十字架的教义,认为十字架是基督拯救工作的焦点,乃是领悟整个神学就是十字架神学,是神自我启示的焦点,因此也是一切真基督教神学的根基与中心。 十字架是基督教神学的一支,它与罗马天主教的荣耀神学是相对的,对整个神学来说,十字架是方法论上的关键点。它是以十字架作为切入点的,十字架这个命题最早是由马丁路德提出来的,他在1518年海德堡论纲中将十架神学与传统罗马天主教的荣耀神学相对照,认为这两个名词代表了两种认识上帝的方式,荣耀神学家认为上帝的能力、智慧与美善的荣耀都显明在创造之工上;而十架神学家所理解的,却是隐藏在十字架之痛苦与羞辱之下的上帝。 十字架上的上帝在人所不堪忍受的耻辱、贫穷、受苦和死亡中启示他的神性,透过十字架才去更好的认识这位神,人在十字架面前只有谦卑、敬默、承认自己的不堪与一无是处,才能真心接受这位拯救者上帝,十字架神学的焦点是在于透过十字架认识神。 1517年9月马丁路德写了一篇神学短文叫作批驳经院神学,提出启示与理性相分离,宣称要抛弃亚里士多德哲学而回归奥古斯丁,把神学重点从经院化的上帝转到受难的基督认为信仰不是神学,而是与基督活生生的关系等等,因此,人们常常称这个为路德早期的十字架神学,他提出来,人就其本性而论不可能要上帝成为上帝,事实上他自己想要成为上帝,而不愿上帝成为上帝。没有上帝恩典的对律法的尊崇,表面似乎是善,内心其实是罪恶的。我们不因行公义的事而成为义人,只有被称为义人,我们才能行公义的事等等,这些都是从十字架神学当中发展出来的。所以我们看到十字架神学主要是应对当时的荣耀神学,而且十字架神学主要是应对罪人如何称义的问题,承认的根源是透过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恩。而不在于人任何的作为,这个和当时罗马天主教是不一样的,罗马天主教认为称义不单要信靠基督,还要有自己的成圣,还要有自己的行为等功劳,所以这是让我们看到的,十字架神学主要侧重的是在这里。侧重于罪人如何称义,侧重与从十字架、从受难的基督作为切入点来认识神。